拾穗雜記Things to Remember

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戴勝益&許文龍

一個老企業家講的兩個故事,帶出了兩個關鍵忠告,把一位不斷創業的失敗者,變成了成功又柔軟的集團管理者。講故事的人是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聽故事的,則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十七年前,戴勝益離開家族企業,憑著好人緣借來的一億六千萬元,他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BB樂園」,他腦筋動得快,打出騎鴕鳥做宣傳主軸,這個噱頭馬上吸引大批遊客,第一年就替戴勝益賺進一億元。

「管」員工,慘賠一億

機會卻變成災難的開始,「那個時候,我以為員工就是要用管的,」戴勝益說,為了維持樂園的榮景,他眼睛一醒來就工作,看到什麼事情不對,馬上發脾氣,他每天制定越來越多的規則,希望用執行力維持樂園的榮景,結果卻變成他一個人和全公司對抗,「人事非常不順,」他回憶,由上而下的「管理」,讓員工只把上班當成賺錢的交易,第二年,他想向外複製樂園的成功經驗,卻沒人告訴他,大眾的新鮮感早已消失,第二年,他虧掉兩億元,從淨賺一億,變負債一億元。

「有段時間,我覺得人生很沒有希望,」戴勝益說,他接著創業九次,卻無一成功,有段時間,戴勝益每天最快樂的時間,是下午三點三十一分,因為所有的票子都順利軋進去了,但第二天,他又得發愁,今天該怎麼辦。

一 九九三年,第十一次創業,戴勝益已經沒有當年一砸就是上億的「雄心」,他花了二百多萬,在台中開了第一家王品牛排館,他知道要做好牛排生意,就必須做好服務,他特別請來大型連鎖餐飲店做教育訓練的經理,來訓練王品的員工,只是,該給員工多大空間,他不知道範圍能放到多大。

懂分享 工作目的是幸福,不是累

困惑中,戴勝益想起,他退伍的時候,最欽佩的就是奇美董事長許文龍。他最欽佩許文龍的地方是,他每星期只進公司兩個早上,不但事業成功、守法,而且贏得別人的尊敬,「他跟他們公司的人說,你們工作的目的,不是要累得要死,是要在這裡得到幸福。」

他想不透:怎麼樣才能成功,又幸福?一九九九年底,戴勝益包了遊覽車,帶王品的員工到奇美,親自跟許文龍請教成功的秘訣。

許文龍問所有人,「出海釣魚,釣到幾條魚最快樂?」大部分的人答,釣滿滿的一魚簍最快樂,有人說剛剛好最快樂,許文龍卻說,「大家都一樣多的時候最快樂」,因為如果你釣得滿滿一簍,其他朋友卻只有二、三尾,別人會快樂嗎?同行的朋友不開心,你快樂得起來嗎?

許文龍再問大家,「你們知道現在獵人怎麼抓猴子嗎?」大家搖頭,許文龍解釋,現在獵人很聰明,會在瓦罐裡放猴子最愛吃的炒花生,罐口很小,抓住了花生,猴子的手抽不出來,不肯放掉手裡的花生,最後卻落入獵人的手中,變成最大輸家。

第一個故事,讓戴勝益確定分享的重要,他想,如果一個公司的成就,所有人努力的結果,最後都是被老闆拿走,不就像釣魚卻只有自己滿載而歸一樣,其他人怎麼會甘心,又怎麼會認同這個公司?

懂捨得 分紅制度,鼓勵員工展店

第二個故事,戴勝益領悟到的是如果不能捨,最後可能會連最重要的根本,都一起失去。

拜訪完,許文龍請他們去用餐、參觀美術館,戴勝益悄悄問其中一位執行長,許文龍究竟是什麼樣的老闆,「他不會在背後給你暗算,如果有什麼事,他一定會給你最大的支持。」對方說。

之後,戴勝益把更多分享的精神,落實在王品的制度裡。

之前他只是打下加盟店的基礎,但拜訪許文龍之後,他開放讓員工分紅,分享公司的利潤,一家店獲利只要超過一定水準,每個月結算獲利中的二三%會分配給該分店的員工。

如果店長願意跳出舒適圈向外展店,不但能分到新店一一%的利潤,還能保有原店五%的利潤,以前利潤一年分享一次,現在只要這個月分店賺錢,下個月該有的利潤就會入帳到員工戶頭裡,員工向外拚鬥的企圖心因此大增。

用分享鼓勵員工向外拓展品牌,王品快速進入多品牌擴張期,從二○○一到二○○六年,王品新增了七個品牌,王品花五年時間,才達到第一個年營業額十億元的紀錄。在建立分享制度後,卻只再花了八年,業績就增加了三倍,突破新台幣四十億元。 為了讓員工幸福,他在公司內推動「三百計畫」,希望員工一生中能遊百國,增加見識;嚐百店,增加自己在餐飲業的知識;登百岳,建立自己的膽識。戴勝益還希望員工能多運動,增進自己的健康。

再回過頭看第一次創業的經驗,他發現當時只知道由上而下的管理,卻不知道帶領員工的重要,他分析,那個時候什麼事都怕員工知道,不願意公開,也沒有分享制度,員工看不到前景,把上班當成一種交易,自然不會把公司當成安身立命的地方。

「以前我只知道要治軍嚴謹,後來才知道,如果你不是有很強勢的資源,你治軍嚴謹看看,你一強勢,聽到的聲音馬上少一半,另一半的話也是有目的。」戴勝益說,「如果一個老闆孤軍奮鬥,這個老闆就做不久了。」

「現在,我一年也難得生一次氣。」戴勝益笑著說,採訪前一週,他才剛從北歐度假回來,他不再像過去忙得焦頭爛額,事業卻持續成長。許文龍的忠告,是幫助他學會分享,最重要的一堂課。

Tuesday, January 19, 2010

從李家同想到林義雄

2010/1/19【聯合報╱社論】


李家同教授十七日在本報「名人堂」發表專文《南韓能輸出核電廠,台灣呢?》,令人想起林義雄十餘年來為「核四公投」經常在街頭出現的苦行身影。

李家同與林義雄二人的氣質似有相近之處,皆是痌瘝在抱、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者;但二人也有根本的差異,李是公共知識分子,林則是政治人物。

比較李林在核能發電觀點上的差異,足堪發人深省。林義雄對核能發電持否定及反對立場,引據許多科學論證來證明核能的危險與可能造成的社會負債;且又將「反核」與「公投」聯結,形成一個人權與人道的政治公義論述。「核四公投」與「林義雄」已是同位語,也幾是同義語。李家同則是科學家,對核能的負面論證應亦通曉,但在專文《南韓能》中,將南韓與美、日、法等國競爭下,能取得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額四百億美元的核電廠建造合約,視為震動世界的工業與科技成就。其實,台灣與韓國在核能發電上同於三十年前起步,且台灣一度曾超前領先;如今,李家同卻問:我們落後南韓如此之多,能不羞愧嗎?

李家同是少數「白手起家」且極具聲望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從未依附在社團或政黨之下,憑著伏案一個字一個字地書寫,在社會上建立了自己的旗幟與品牌。起初,他關懷的主題是人道主義,而且是德蕾莎修女及遠藤周作的《深河》中那種無國界無族界的人道主義。接著,他大力鼓吹教育,親自為貧窮學生教授英文;給人知識,使人不受蒙昧之害,即是人道。最近幾年,李家同的話題又轉往科技及產業;若尚未看過《南韓輸出核電廠》一文者,應當一讀。

林義雄的特質亦在強烈的人道主義,他與李家同不同之處則在其人道議論皆與政治綑綁在一起。林義雄有三大主張:一、《台灣共和國基本法草案》,可謂是從人道觀點為台灣的國家定位找出路;二、單一選區兩票制,據稱著眼點之一是為了使「外省籍候選人」減低當選機會,以平緩族群衝突的社會痛苦,亦有其人道觀點;三、核四公投,這當然也是出於人道主義的主張。

前文曾說,林與李的最大差別是,林為政治人物,李是公共知識分子。林義雄的三大主張,《台灣共和國基本法》、單一選區兩票制,雖皆有人道蘊涵,卻是被政治意識綑綁的人道主義。至於反核四,終於在二○○○年十月,挾持總統陳水扁作出停建的主張;但核四停建竟成為陳水扁日後政經危機的肇端,且停建核四又根本未經「公投」同意,更是與林義雄反核的公義訴求自相矛盾(陳水扁執政,從未發動核四公投)。若「公投或不公投」是由政治權力決定,那麼,「反核或不反核」及「停建核四或不停建」,如何可由赤裸裸的政治權力決定?

李林二人皆有理想,有熱情。但救國濟民,除了高擎理想,也須顧及現實;除了懷抱熱情,也須具備知識。當林義雄擱置了「公投」,經陳水扁的權力之手即停建核四;那些對核能發電有相對看法者,只能無言地接受政治權力的專擅。然而,核能發電究竟是一個權力的議題?還是一個知識的議題?在林義雄率眾反核苦行,及李家同向坐在床頭看報的讀者溝通之間,國人該聽誰的?何去何從?

其實,李林皆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林告訴我們對核能的警戒,李告訴大家在現實與知識上的相對選擇。核能發電如今又有回潮的趨勢,這雖不能稍減人們對核能的顧慮,卻也顯示了反核在知識上並未成為政治或政策的必然選擇。法國的核能發電已逾總發電量的八十%,比利時六十%,日本三十四%,瑞士四十二%,連美國也逾二十%,而台灣僅占十七%。試問:那些國家有沒有林義雄?有沒有為林義雄停建核四的陳水扁?

韓國不只將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興建核能電廠,三星集團也已承建完成世界第一高塔杜拜哈里發塔。台灣究竟是否繼續要將人道主義及愛台灣的熱情,與政治的意識形態綑綁在一起?還是應當闡發德蕾莎與《深河》那種無分別心的人道情懷,從振興教育、科技及產業,來愛這塊土地?
伏案振筆的李家同,街頭苦行的林義雄,皆是熱情的人道主義者,都受社會尊敬。但是,有理想,也須顧及現實;有熱情,也須具備知識。尤其應當注意:挾持政治權力的人道主義,極易變質;包藏意識形態的愛鄉土熱情,必定扭曲。

Monday, January 18, 2010

李家同:南韓能輸出核電廠,台灣呢?

【聯合報╱李家同】

我們一直認為台灣和南韓是平起平坐的,大家都屬於亞洲的四小龍。可是南韓恐怕已經不是小龍了。外電報導,南韓最近和迦納簽約,替這個國家建造房屋,這個合約價值一百億美元。幾天以後,南韓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又簽訂了一個合約,替他們建造核能電廠,總額四百億美元。這紙合約,來之不易,因為競標者還有日本、美國和法國。南韓是第六個輸出核能電廠的國家。我們落後如此之多,能不羞愧嗎?

南韓能夠輸出這種技術,絕對震驚全世界,也使南韓躍身國工業大國了。可以想見的是,南韓國會有接二連三的驚人表演。

台灣叩應愛政治 科技被忽略

我們評估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常看這個國家能不能製造半導體儀器,看來,南韓很可能在最近就要推出半導體儀器設備了。
核能電廠是一個相當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南韓能夠輸出這種技術,不僅表示已經充份地掌握很多零組件,也掌握了整合大系統的能力。

有關南韓核能電廠的新聞,國外媒體無不大肆報導。誰都知道,那個國家有高級的工業水準,就在國際上有影響力,這個國家的經濟也就會蒸蒸日上。但是,在我國,全國上下,幾乎沒有人對這個新聞表示意見。大家熱烈討論的是台北一○一大樓跨年煙火的英文字是否恰當。

我們並非沒有電視政論節目,但大家討論的都是與政黨有關的政治議題,而不是真正的國家大事。所以大家熱烈討論應不應該和大陸簽訂經濟貿易架構協定,而忽略我們究竟有什麼值錢的產品可以賣給大陸?需知,大陸已經能自製高速鐵路了,也將在幾年內生產中程噴射客機,我們為何不提高警惕呢?

韓有野心下苦功 十年熬出頭

我們和南韓最大的不同,乃是在南韓有野心,也有耐心。他們整個國家老是想做領先者,也肯很有耐心地下苦功,十年寒窗下來,也真的出頭了。最近,外國某大報討論3D電視的可能性,訪問的對象已是LG的專家。我們並非沒有優秀的工程師,但國人毫無野心,又無耐心,研究計畫都是要在短時期內要有結果的。如此下去,將會越來越落後於南韓。

我曾將南韓輸出核能電廠的消息告訴我在清大上課的學生,全體鴉雀無聲,從他們的嚴肅表情看來,可以想見內心的沉痛。他們全部是工學院的學生,我相信,他們並不是只想到工作時能否拿到高價股票。他們一定都希望有機會能參與一些計畫,這些計畫有遠大的目標,完成以後,國家的工業水準會大幅度地提高,全世界都會注意到,我們國人走到那裡,都可以以台灣為榮。
落後人家這麼多 我們真羞愧

落後南韓如此之多,國恥也。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打敗南韓,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總統也能和外國簽訂價值一百億美金的合約,如果國人對工業水準沒有興趣,這一天遙遙無期矣。

(作者為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Wednesday, January 13, 2010

舒國治:台灣最有意思的職業

2010/1/13【聯合報╱舒國治】

他們說,工作中同時也在玩,是最好的職業。這就像法國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註】說的:「我愛拍電影,而別人卻拿錢讓我拍」是一樣道理。我常在路上觀察各種人的職業,想找出他們中誰活得最好、最富變化、最貢獻社會、最充滿歡樂。最近,我發現了一件,便是自己駕駛一輛七至九人座休旅車帶著遊客觀光的導遊。

這種導遊,最好專注在某一地區,例如花東,將之探索得極是深入與熟悉,並且每開幾里地便有佳處,左右逢源,行雲流水。
他不妨將他自己平日最在行、最已然時時在遊的幾十種玩法,編成號碼,一號是某條路線,八號是「建築之旅」,十五號是「選地建自己家園之旅」等等,以網路或印刷小冊令遊客知悉,則欲遊者可以電話預訂遊程。

事實上,一個好的導遊,在開業三、五個月後,其口碑已足以使他無需再依照死板的網路遊程,完全可按照自己純熟已極的「三日遊法」、「五日遊法」來綜合的帶領客人遊賞矣。
有時有客人突然自花蓮打來電話,謂想往南遊整個東海岸,然而他的車早載了兩、三人已玩到長濱鄉的八仙洞附近;或許他便建議這客人乘火車至池上,找一家民宿,如「換鵝山房」(中正路四十五號)http://www.uhome.org.tw/huan-e/e-huan-e.htm,先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他的車再去接這新一組的客人,繼續玩以下兩天或四天的行程。

往往前一批的客人遊畢,在台東火車站送走,後一批客人恰好想再沿著海岸玩都蘭、泰源幽谷,甚至還想到長濱親身見識一番吳神父本人的腳底按摩;或許導遊說,索性我們順勢返回花蓮,我回家,而你自花蓮乘車返北,豈不兩便?

至於什麼是一個好的導遊?好問題。當然他最好懂大山大水,太魯閣進去的九曲洞、燕子口他會帶人看。銅門進去的清水澗的天然水塘亦能保護人游泳與戲水。他也懂隨時找到景點停車來觀景與照相,如磯崎,如石雨傘,如金樽的咖啡店等。他也不妨懂得各處的吃店,如到了台東,吃晚飯兼聽原住民唱歌(如紀曉君、黑妞),則選「搭堡」(正氣北路二七一巷七十八之二號),吃西式早餐喝咖啡,則「有時散步」(南京路一一三號)。另就是下榻的地點,這是許多遊覽者極注重之事,再者台灣近十多年民宿極多,教人不知何所選;導遊的工作便是深悉各種民宿。有時一家滿了,需要有相當多的備用之店。花蓮市介林八街七十二號的「蓓森朵芙民宿」稱得上優質的民宿,乃它雖不臨海,卻也沒有紙廠傳來的化學味。又不在飛機航道下,不至一大早吵得要死。另就是附近空氣清新,小公園線條方正;雖然房間舖大理石,然家具猶算簡潔,已是許多家庭式遊客最感安心的住宿處了。舉此一例,便是說明民宿種類之繁多,導遊必須多做功課。

然導遊的最佳人格本質,在於一種和顏悅色的胸懷與安定平靜的工作方式。例如開車必須專心與注意安全,聊天不可過多。說及聊天,有不少客人出門旅遊常為了聊天,這時導遊也須適時帶這種客人停在各處小點,令他們耗心思在這類地方,而不受他們口沫干擾。經由三五天的相處,導遊借由諸多景點,令遊客對人生的體悟更增多了許多可能,而導遊本人,也在落日餘暉送客人登車返鄉時,感到一種極怡悅極滿足卻微有一絲勞倦的快樂放鬆。這一刻也,便是他可以告訴自己,這便是台灣最有意思的職業了。

(作者為作家)

註:
楚浮(François Truffaut,1932年2月6日1986年10月21日),他是法國著名導演,法國新浪潮(電影創作流派)的代表之一,「作者電影」的提倡者和佼佼者,與法國另一名導尚盧·高達並列。 楚浮16歲時被送進不良少年教養所,由安德烈·巴贊保釋,並把他領進了影評的園地,巴贊成為他的精神導師,也深深影響他在電影方面的觀念。 1957年,楚浮撰文預告了「第一人稱」影片的到來,以他的《四百擊》為樣板,影片充滿自傳性質,他又擅長實踐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故事題材豐富多采、內容各異;尤能拍攝景緻怡人、風格清新的法式風格文藝愛情電影,令各國影迷感動回味再三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