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有懺王之稱,經中云:「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何者是罪,何者是福…觀心無心,法不住法中,諸法解脫滅諦寂靜,如是想者名大懺悔。」
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慚愧懺悔並非要大眾困坐於罪惡感中,終日悔恨懊惱,無以自處,而是要我們學習隨時能夠警惕自我,善加守護自己的身口意,進而減少犯錯的發生。
從意根真實懺悔
於《法華三昧懺儀》中提到,「意根」為一切生死的根本、為生死流轉的眾苦之源,因此必須要從「意根」作真實懺悔,並以止觀的實踐觀行功夫,方能得究竟解脫,可知一切罪業莫不由心的顛倒無明妄想所造作。智者大師於其論著均有提到相關的概念,可知眾生因為一念無明,不覺諸法實相,而造諸惡業,流轉生死。心為惑本,罪從心起,須從心懺。因此必須從意根真實懺悔,才能破除對六塵境的貪執,不再造作生死之業。
智者大師於三部論著中談意根懺悔
《法華玄義》
過去無明顛倒心中,造作諸行,能出今世六道苦果、好惡不同。《正法念》云:畫人分布五彩圖,一切形端正醜陋,不可稱計。原其根本從畫手出,六道差別非自在等作,悉從一念無明心出……當知,無明與諸行合故,即有六道、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等。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行人欲行大懺悔者,應當起大悲心憐愍一切,深達罪源。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本來空寂,尚無有福,況復罪耶!但眾生不善思惟,妄執有為而起無明及與愛恚。從此三毒,廣作無量無邊一切重罪,皆從一念不了心生。若欲除滅,但當反觀如此心者從何處起。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要正念思惟一切諸法真實之相:所謂善、不善、無記法,內外根塵妄識一切有漏煩惱法,三界有為生死因果法,皆因心有。故《十地經》云:「三界無別有,唯是一心作。」若知心無性,則諸法不實。心無染著,則一切生死業行止息。
正觀實相,方為真正究竟之懺悔
智者大師云:「觀心無心,法不住法,諸法解脫,滅諦寂靜。作是懺悔,名大懺悔,名莊嚴懺悔,名無罪相懺悔,名破壞心識懺悔。行此懺悔,心如流水,不住法中。所以者何?一切妄想顛倒所作罪福諸法皆從心起,離心之外則無罪福及一切法。若觀心無心,則罪福無主;知罪福性空,則一切諸法皆空。」透過智慧的觀照,了達一切諸法皆空,真正體悟到罪福性空之理,方能做到真正的懺悔。
如知禮大師所云:「一切罪相無非實相,十惡、五逆、四重、八邪,皆理毒之法門,悉性染之本用。以此為能懺,即此為所觀,惑智本如,理事一際。能障所障皆泯,能懺所懺俱忘。終日加功,終日無作。是名無罪相懺悔,亦名大莊嚴懺悔,亦名最上第一懺悔。」眾生因為無明,而起顛倒妄想,造作惡業,枉受輪迴苦報;今日若能真實諦了諸法實相之理,方能將懺悔之心相續,徹底清除染汙,永不再作生死惡業。
在《法華三昧懺儀》的修持中,諦觀「通達一切心非心法,一切皆如幻化」,了悟罪性本空,方能破除罪障,以達中道的「理懺」。此「正觀實相」為「心相寂滅」的智慧正觀,為「不斷結使,不住使海,觀一切法空如實相」。因為能觀一切法空,方能不為煩惱所繫伏,則能真正破一切生死煩惱、極重惡業,身心清淨,得與三昧相應,此為《法華三昧懺儀》「無相懺」之理觀,能夠正觀實相,方能徹底的根除惡業種子,為真正究竟之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