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認真問問「民國是什麼?」
【聯合報╱名人堂╱楊照】
「民國百年」將至,台灣這邊想的是如何在明年辦轟轟烈烈的各種活動,最好是從下個月台北國際花博的開幕煙火開始,一路一直延續到明年十月,熱熱鬧鬧、風風光光。
然而在中國大陸,最新一期的『新週刊』,想的、討論的,卻是「民國範兒」,翻作台灣習慣用語,應該是「民國典範」,或者更白話些說,那就是張大春的一個專欄標題「這就是民國」。
「民國」是什麼?作為一個在中國大陸上存在過的時期,那個時代的特色是什麼?有怎樣的精神,有怎樣的人物,又有怎樣的生活?這是「民國範兒」要問的問題,換句話說,要整理、追究「民國」的歷史實質內涵,看看「民國」和前面的清朝、後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什麼根本差異?
問題是,「民國」不只是一段已經逝去的歷史。「民國範兒」當中至少有一部分,一九四九年之後,隨著流亡的國民政府遷到了台灣,構成了台灣歷史的重要元素,進而留存在今天台灣社會與台灣生活裡。因而「民國範兒」的討論,也就有一部分轉身變成了對於現實中國大陸與現實台灣的差異比較了。
『新週刊』的編者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特別在專訪中問陳丹青:那到底台北留了多少「民國」生活、「民國」意味呢?好問題,但是這問題,顯然不能問陳丹青,至少不能光問陳丹青,最應該來回答這問題的,畢竟還是台北人,不是嗎?
如此對照,就看出台灣顯眼的欠缺。欠缺了『新週刊』顯現出的那種對於「民國」的好奇。從政府到媒體到一般民眾,誰在意「民國」是什麼?政府準備民國百年,想的都是活動,沒有真正的歷史關懷;媒體碰觸到歷史問題時,則通常將民國百年做成了「台灣史百年」,做百年人物、百年生活、百年變遷…等專題,但這與「民國」何干?又為什麼要在民國百年來做呢?如此普遍的百年台灣史整理,滬尾開港百年可以整理,馬關條約百年可以整理,台北建城百年可以整理,整理出來的內容也都同樣是那一套,何必民國百年?
說好聽一點,這是凸顯了台灣史的「主體性」。然而實質上,卻是抄寫粗疏的台灣史資料,忽略了構成台灣歷史與現實的種種因素細節。現實台灣絕對和「歷史民國」脫不了關係。民國精神、民國價值,不論好壞,透過了政權,也透過了教育體制,進入台灣人一般生活中,改變了原有的日本影響,才混合出今天的特質特色。要鋪陳、彰顯今天的台灣是什麼,本來就需要有對「民國」的深刻認識與討論吧!
台灣不是也不能是「歷史民國」的復刻版,然而同時台灣也不可能從自己的生活底層徹底抹掉「歷史民國」的影響,事實上,台灣仍然是和「歷史民國」最明確、最具體的聯繫。
為了自我理解,也為了在華人社群,乃至於在國際上呈現台灣的個性,台灣必須更認真地提出關於「什麼是民國」的一些說法來吧!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10/10/01 聯合報】
「民國百年」將至,台灣這邊想的是如何在明年辦轟轟烈烈的各種活動,最好是從下個月台北國際花博的開幕煙火開始,一路一直延續到明年十月,熱熱鬧鬧、風風光光。
然而在中國大陸,最新一期的『新週刊』,想的、討論的,卻是「民國範兒」,翻作台灣習慣用語,應該是「民國典範」,或者更白話些說,那就是張大春的一個專欄標題「這就是民國」。
「民國」是什麼?作為一個在中國大陸上存在過的時期,那個時代的特色是什麼?有怎樣的精神,有怎樣的人物,又有怎樣的生活?這是「民國範兒」要問的問題,換句話說,要整理、追究「民國」的歷史實質內涵,看看「民國」和前面的清朝、後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什麼根本差異?
問題是,「民國」不只是一段已經逝去的歷史。「民國範兒」當中至少有一部分,一九四九年之後,隨著流亡的國民政府遷到了台灣,構成了台灣歷史的重要元素,進而留存在今天台灣社會與台灣生活裡。因而「民國範兒」的討論,也就有一部分轉身變成了對於現實中國大陸與現實台灣的差異比較了。
『新週刊』的編者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特別在專訪中問陳丹青:那到底台北留了多少「民國」生活、「民國」意味呢?好問題,但是這問題,顯然不能問陳丹青,至少不能光問陳丹青,最應該來回答這問題的,畢竟還是台北人,不是嗎?
如此對照,就看出台灣顯眼的欠缺。欠缺了『新週刊』顯現出的那種對於「民國」的好奇。從政府到媒體到一般民眾,誰在意「民國」是什麼?政府準備民國百年,想的都是活動,沒有真正的歷史關懷;媒體碰觸到歷史問題時,則通常將民國百年做成了「台灣史百年」,做百年人物、百年生活、百年變遷…等專題,但這與「民國」何干?又為什麼要在民國百年來做呢?如此普遍的百年台灣史整理,滬尾開港百年可以整理,馬關條約百年可以整理,台北建城百年可以整理,整理出來的內容也都同樣是那一套,何必民國百年?
說好聽一點,這是凸顯了台灣史的「主體性」。然而實質上,卻是抄寫粗疏的台灣史資料,忽略了構成台灣歷史與現實的種種因素細節。現實台灣絕對和「歷史民國」脫不了關係。民國精神、民國價值,不論好壞,透過了政權,也透過了教育體制,進入台灣人一般生活中,改變了原有的日本影響,才混合出今天的特質特色。要鋪陳、彰顯今天的台灣是什麼,本來就需要有對「民國」的深刻認識與討論吧!
台灣不是也不能是「歷史民國」的復刻版,然而同時台灣也不可能從自己的生活底層徹底抹掉「歷史民國」的影響,事實上,台灣仍然是和「歷史民國」最明確、最具體的聯繫。
為了自我理解,也為了在華人社群,乃至於在國際上呈現台灣的個性,台灣必須更認真地提出關於「什麼是民國」的一些說法來吧!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10/10/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