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雜記Things to Remember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第四次江陳會

風雨靜,山色青。
守得雲開見月明,
江山萬里情。

甲子對,無輸贏。
心繫兩岸利萬民,
開創天下平。

原作 江丙坤 詩詞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中2009 / 12 / 22 星期二 02:37

兩岸網台中12月21日報導 第四次江陳會正式揭幕,晚間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福華作東,江丙坤則當場用詩表達對兩岸未來期許,「風雨靜,山色青,守得雲開見月明,江山萬里情。甲子恩怨,豈有輸贏,心繫萬民安居樂,協商再創天下平。
  
江丙坤說,兩會自去年6月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已經進行了三次會談,簽訂九項協議與一項共識。兩會經過三次協商已經建立了彼此的互信基礎,已經建立了默契,也就是「平等協商、良性互動、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終極的目標則是建構兩岸和平、經濟雙贏。
  
江丙坤表示,去年11月在台北舉行的第二次會談,兩會曾邀集相關業務主管官員舉行「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與「兩岸金融座談會」。這次會談期間,我們將再共同舉辦「陸資來台投資座談會」,並安排參觀中部地區的科技與工業園區,藉以說明台灣優異的投資環境,進一步推動兩岸雙向投資。

  江丙坤最後以「風雨靜,山色青,守得雲開見月明,江山萬里情。甲子恩怨,豈有輸贏,心繫萬民安居樂,協商再創天下平。」表達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期許。

  兩會明天早上9點正式展開江陳會談,下午2點半簽署,3點召開兩會分別召開記者會,4點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將接見海協會代表團,5點20舉行茶會,6點半則由海協會作東答謝海基會。

  海基會協商代表名單晚間也同時出爐,我方談判代表分別有: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兼海基會副董事長劉德勳、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陸委會主秘、海基會副秘書長張樹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海基會副秘書長高文誠、海基會法律服務處處長何武良。

  陸委會企劃處處長朱曦、陸委會經濟處處長李麗珍、陸委會法政處處長吳美紅、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葉瑩、財政部賦稅署署長許虞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局長陳介山、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陳添壽等人。

  海協會協商代表團則有: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海協會駐會副會長李炳才、海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亞飛、海協會副秘書長馬曉光、海協會副秘書長張勝林。

  國台辦經濟局局長徐莽、國台辦法規局局長周寧、國台辦經濟局副局長王征、質檢總局港澳台辦主任戚秀芹、質檢總局動植司副司長盧厚林、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副司長廖體忠、商務部合作司副巡視員鄭超等人。(記者:劉曉霞)

盼,台灣已失去了方向感!

【聯合報╱南方朔】


一九八○年代,台灣搞政治的最盛行的口頭禪是「共識」,只要和自己不一樣就是缺乏「共識」。當每個人都要對方和自己一樣,大家都談「共識」的結果,乃是失去了「共識」!
近年來口頭禪變了,成了「內耗」。搞政治總是圍繞著一些沒有答案,似真亦假的問題兜圈子,於是人們就說這是「內耗」,耗來耗去,台灣搞不好就真的「內耗」掉了。至於誰該為「內耗」負責,這當然又成了一個你攻我防的「內耗」話題。

馬的政策用人 看不出方向

每一個社會,在某個特定時刻,都會出現類似的,圍繞著一兩個爭執點而糾纏不休,有了糾纏就必然出現政治性的「口水過多症」(Hypersalivation)。如果一個社會口水過多,這時候再來指責誰該為此負責,其實就成了一個倒果為因的話題。因為政治「口水過多症」乃是果而非因,它通常都是社會失去方向後的併發症。今天台灣在政治口水裡「內耗」,與其指責誰在「內耗」,倒不如追究誰該為社會的失去方向負責!

台灣在扁時代失去了方向,於是而有二○○八年的政權再輪替。二○○八大選得票差距高達六四之比,從某個角度來看,等於台灣百姓對新方向的盼望是多麼的殷切。但可惜的是,被人們寄予如此盼望的馬總統,從他就任之日起,無論用人及政策就看不出任何方向感,搞了快兩年,年度的關鍵字還是那個「盼」,這個字所透露的不是莫大的嘲諷與譴責又是什麼?而更糟糕的,乃是由於失去方向感而造成的不滿,經過「三合一」選舉,整個社會已由「六四比」,變成了「五五比」。近代美國學者早已提出了一個所謂「五十對五十社會」(50-50 society)的概念,意思是說是一個對立分歧嚴重的社會,如果演變到五十對五十的局面,分歧的程度只會有增無已,再也無法交集。今天台灣的危機日益深重,已印證了「五十對五十社會」的凶險。展望未來,人們在無方向的焦慮下,必然大家爭著吵方向,愈吵也愈無方向!

凡事推給民意 幹嘛要總統

最近,台灣大家都在為「內耗」找替罪羊,由於當今的權力在藍軍這一邊,於是媒體都傾向於把「內耗」的責任推給了綠營,這是種極不公道的態度。因為大家都疏忽了一個根本的前提:那就是有權力的人也有責任帶給人們方向感,當社會有替人民造福的方向感,社會的分歧就會往那個方向集中,「口水過多症」就會改善。如果有權力的人還是把方向的決定權推給「民意」,這種有權力的人還要他幹嘛?

近年來世界快速變化,方向感已成了愈來愈重要的課題。二○○八年共和黨大敗,乃是布希政府的所為已使得七成以上美國人民認為「國家已走錯了方向」,因而渴求「改變」;二○○九年日本鳩山上台,也是因為自民黨失去了新方向,只是拖死狗般敷衍度日,也無法滿足日本人民求「改變」的心情。美日這兩個大國的例證,都顯示出方向感的重要以及人們求變之心的殷切。這也提示了我們的馬政府,重建國家方向感的重要。方向感是領導人格局視野的顯露,也是必要的選擇,和要為此付出代價及收割成果的準備。年度關鍵字是「盼」,不正反映了人民對方向感的盼望嗎?

(作者為作家)【2009/12/24 聯合報】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南方朔觀點》馬路線難以為繼,要全部重來!

【南方朔】

  昨天,企業家曹興誠在各報大篇幅刊登意見廣告,對兩岸政策提出主張。整個廣告的敘述部分,最重要的乃是他指出了馬總統本質上乃是個不敢也不願領導的領導人,心中所想的只是選票,凡事都怕引起爭議,並以「順從民意」來托辭卸責。於是領導者無立場,不訂目標,底下無所適從,一片散沙之局遂告形成。

  選民選出領導人,就是賦予「臨大事,決大疑」的信託權力。但當代學者,喬治梅森大學教授柯文(Tyler Cowen)在近著裡已指出,在目前的選舉文化下,的確會出現一種類似政治明星的人物,他們每個人的選票都想要,由於做決定容易得罪人而失去選票,於是凡事閃躲,個個皆討好,只想自己找個最安全的位置的「不領導的領導人」遂告出現。

  凡事討好,「不領導的領導人」如果在太平時代,或許不是壞事。但現在的國家怎麼可能太平無事,於是「不領導」的結果就和「無能」同義。這次三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兩黨差距也縮小到歷史最低的二點六%,而根據《遠見雜誌》十二月民調,馬總統個人滿意度已跌至歷史新低的二三.五%,不滿意度則創新高六二.二%,這就是「不領導的領導人」蒙受到的應有懲罰!   而這種懲罰不只限於台灣內部而已,目前外弛內張的兩岸關係就是例證。第四次「江陳會」已經開始,儘管表面上氣氛熱絡依舊,雙方也好話來好話去,但其實卻暗潮滾動,滿布著陰影和疑雲。

  兩岸關係經過李扁兩朝的鎖國,而造成各方普遍的不滿,特別是扁時代的急獨路線勞而無功,最後連扁自己都直承「台獨不可能就是不可能」,這也是馬高票當選的主因之一。這也意味著他繼扁之後接任,歷史的確為他打開了一扇機會之窗,來為兩岸開啟新的可能性。孰料他從就任起就藍綠選票都想要,於是要討好藍,又想討好綠,同時又要玩弄北京的「三不像」政策遂告出爐。他甚至簡單的以為只要他開支票,北京就有義務幫忙兌現,只要如此,台灣經濟就可以搞上去,他的連任就沒問題。

  殊不知,大陸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誠然重要,但兩岸經濟有著競合兩面性,在競爭甚至可能被取代的那一面,台灣官民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他對此卻完全不在意,整個馬團隊也全不努力。很自然的,他的兩岸政策就成了台灣民生凋敝的替罪羊,這也等於他把兩岸政策的舞台,以另外一種方式交還給了民進黨。這次「江陳會」的示威,本質上已和上次「江陳會」完全不同。上次或許有較多意識形態在內,這次則毫無疑問與台灣民生凋敝有更大的關係。馬政府那種一廂情願的兩岸政策已正式的在島內受到質疑。

  其次,這次「江陳會」,陳雲林出發前在北京的記者會上已明言這次不會談ECFA,只會有專家的意見聽取。這是個值得注意的訊號。今年稍早前,包括大陸的國台辦主任王毅,甚至胡錦濤,在台灣的催促下,都發表了對ECFA做出積極回應的談話;但到了最近,北京已愈來愈對馬的立場開始疑慮,尤其是不久前「兩岸一甲子」座談討論會後,這種懷疑更深。這似乎已意味著「台灣開支票,北京幫忙兌現」的階段已快到了走不下去的時候。兩岸之間缺乏互信,台灣內部也對ECFA爭議未定,加上這次選舉已顯示出馬政權開始搖晃,處於這樣的時刻,北京當然犯不著在可能會有後遺症的ECFA問題做出決定。

  因此,第四次「江陳會」儘管表面熱絡依舊,但由種種暗潮陰影,它其實已顯示出馬那種既討好藍又要討好綠,又動輒向北京要糖吃的那種「三不像」政策已到了難以為繼的時候。馬如果還想有作為,他那種「不領導的領導人」的風格已須全然改變,並要在兩岸政策上徹底的重新來過。領導人不可能有任何位置是安全的,也沒有任何一張選票是篤定的。只有以民為念,以開闊的眼光引領國家走出新方向,才是領導人的當為!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聯合筆記/馬英九別為水庫死亡道歉

【聯合報╱林松青】


八八水災後,南部水庫砂土淤積嚴重,庫容量大減;高屏溪河床塞滿砂石,溪水流量也大減。本報記者走訪現場,引用專家的話,形容水庫「正趨近死亡」。

經濟部預估明年供水緊張,因而召開南部抗旱會議。但訪問台南、高雄地方首長時,他們的直覺反應,卻咬定是「中央效率太差」,說早該疏濬、清淤,為何不鬆綁規定用力執行呢?

看到這樣的說法,請馬英九總統千萬別先為水庫趨近死亡的問題貿然道歉。需知,水庫容量大減,不是清淤和加高壩體就能救活,必須從源頭嚴肅管理集水區的山坡地使用。只在水庫清淤、不管理源頭,山區照樣種茶、開路、建民宿、縱容特權濫墾濫伐;颱風一到,照沖刷淤積。

相形之下,台北翡翠水庫淤積沒有南部水庫嚴重,緣於地方政府管制集水區較徹底。庫區居民搬走了,交通船少開,水波擊岸沖刷的泥土就少很多。南部水庫區村落猶在,政府要闢產業道路供村民使用;從衛星空照圖上俯瞰,流進水庫的山澗野溪旁,盡是山壁崩坍的紅點,多為開路與墾伐之禍,怵目驚心。

回想八八水災時,馬英九進入災區,走到那裡道歉到那裡;這固然撫慰了災民,但也掩蓋了政府應分層負責的真相。地方政府應對風災有警覺,負最高執行責任;中央政府責在調度錢糧兵馬,支援地方政府救災。八八救災初期的遲鈍,是地方政府習慣性怠惰使然,卻因總統道歉,未深刻檢討改進。

馬總統凡事道歉,有時弄到是非不分。如今旱象一現,地方政府不反躬自省,竟先罵中央。因此,要提醒地方首長:自己的家園,要自己好好照顧啊!

【2009/12/18 聯合報】

Monday, December 07, 2009

《南方朔觀點》崇禎併發症:自戀型領袖的誤國

北京故宮的後門有小丘,叫做煤山。上有當年崇禎皇帝自縊的那棵樹,原樹兵燬,後人重植,已枝葉扶疏,成了大樹。多年前一個秋日黃昏,我到該處憑弔,繞樹三匝,古木悲風,訴說的都是歷史的悽愴和反覆的愚蠢。   在此重提明朝崇禎皇帝,並無任何借古諷今的念頭。而是用當代政治學的標準來分析,崇禎乃是所謂「自戀型領袖」的最標準樣本。領袖的極端自戀,小則誤己誤身,大則誤國誤民,崇禎的自戀,就是個「誤」,他「誤」了一切。

  崇禎乃是典型的誤國亡國之君。可是他即位之初不是這樣的。當時魏忠賢濫權,朋黨營私,崇禎立即殺魏忠賢並全面罷黜他的黨羽,看起來很有一點中興氣象,崇禎也自己照鏡子,愈看愈得意,真的以為自己是蓋世無雙的明君。於是由自戀轉自大,由自大變成剛愎自用,刻薄寡恩。明末出了一堆混蛋皇帝及大臣,但他們再怎麼混蛋,還是知道要替國家留一些能吏勇將,去做他們沒有能力去做的事。但自戀刻薄的崇禎自以為是,認為天下只有他是對的,別的人都不盡忠報國,於是他連國家最後的名將熊廷弼、袁崇煥這種人都敢殺。他在位十七年,只相信自己和身邊一群新的奸臣小人,搞到國事日非,民生更苦,最後是貧苦農民造反所形成的流寇,在李自成率領下攻入北京。最荒謬的是,崇禎到了最後還不認為亡國是他的責任!他自縊煤山之前,在衣襟寫了遺詔,仍有「然皆諸臣之誤朕也」之句。自己把天下搞垮,還以為與他無關,都是別人的事。這種混蛋皇帝,真是自戀到了瘋狂昏瞶的極致!

  崇禎皇帝自戀自大自以為是,乃是自戀型的領袖走向瘋狂的極端代表。近代政治學對領袖的自戀人格著墨極多。一般而言,領袖有適度的自戀,把自戀轉化成自尊自重以及催化出的自我能力的嚴格要求,這未嘗不是好事,但領袖病態的自戀卻也所在多有。那種領袖只愛自己,不愛任何他以外的別人,永遠活在自我的良好感覺裡,相信自己永遠不會錯,責任都在別人。當一個國家出了這種自戀型的領袖,老百姓只有「挫咧等」的份了。

  當代知名的領導學專家波耶特(Joseph H.Boyett)在近著《選民進化論》(Won’t Get Fooled Again)裡,有一個專章談自戀型領袖。他指出,自戀型領袖在達到權力的高峰前,由於自戀所創造出的形象很迷人,而且自戀的負面效果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的量,人們普遍會對自戀型領袖寄予過高的期望,因而有利於他快速攀上權力高峰。但到了這時,自戀型領袖的人格及能力特質裡的巨大缺點就會開始暴露,而使他站到很陡峭的滑坡邊緣,很容易快速下墜,波耶特還特別條列出自戀型領袖的許多負面領導症狀,我在此將其中比較有現實性的若干缺點摘要列出:   

──他喜歡刻意表演自己的一些專長,如秀自己的英文,他總覺得自己永遠對,都是別人誤會他、嫉妒他、中傷他;他看不起別人,總認為別人沒什麼,他貢獻最大;他的語言裡,最常出現的是「我」這個字;他沒有同理心也不想有同理心;他不需要了解別人,只要別人了解他;當別人談到他的問題時,他通常都會做別的事,用行為語言表示不耐煩;他喜歡用道德語彙自我包裝,顯示完美;他對年齡與身體有病態的敏感;他不信任別人,只相信小圈子親信;他拒絕別人分享成功,也拒絕承擔過失;他的決策草率但都有理由;他從不肯定下屬,只要下屬效忠。

  因此,自戀型領袖是可怕的,他在自戀裡誤人誤己,誤天下誤蒼生。他搭纜車快速上高山,迎接他的卻是個大滑坡。也正因此,自戀型領袖自己要小心了,必須像拚助選一樣拚著去消滅自己的自戀自大;而這種自戀型領袖的徒眾也要小心了,這種人的自戀自大,乃是他們搖旗吶喊造成的。他們要幫助消滅自戀自大,已不能繼續搖旗吶喊,而應敲鑼打鼓的嗆出不滿之聲,看看自戀自大是否老天爺保佑脫胎換骨!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Thursday, December 03, 2009

誡子書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陶淵明《誡子書》:
「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